毛豆探索记
11月12日下午,中二班开展了第三次关于豆子的主题活动,这节课他们准备观察的是毛豆。小朋友们平时吃毛豆大都是准备好的豆子本身,很少观察到毛豆的“家”,毛豆是怎么出来的。当教师提问毛豆的“家”时,孩子们纷纷回答“从土里长出来的”“长出来时圆圆的”“它先从土里发芽,然后就长出豆子了”。
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毛豆,这时孩子们反应过来,小豆子的家应该是这个弯弯长长的壳。教师轻轻地将豆子剥开,露出里面绿色的椭圆形的豆子,告诉小朋友们,这个外面的壳叫做豆荚,这时方奕博立刻说“是不是它把豆子夹在中间,所以叫豆荚啊”。
到小朋友们自己尝试的时候了,他们低着头,看着豆子,仿佛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他们摸摸豆荚“老师,这个豆荚毛毛的,摸起来手好痒”,抠一抠豆子,发现豆子很硬,于是找到了扭断豆荚剥豆子的方法,看到豆子里面会问老师“这个白白的东西是什么”,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老师“这个豆子摸起来滑滑的,闻起来有草的味道”。豆子剥完了,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跟小朋友分享自己剥毛豆发生的事。
剥完毛豆,孩子们发现毛豆原来这么厉害,它能够降血脂、补充钾元素、改善便秘、降血压等等。他们还知道了毛豆的身体,豆子都是要先长在豆荚里的,要剥出来才能吃,毛豆里面白白的东西叫包衣,它有提鲜的作用,包衣越多的毛豆越新鲜哦!最后,孩子们还偷偷告诉老师“老师,剥毛豆手有点辛苦,以后爸爸妈妈剥豆子我要帮帮他们”。


